联系我们

电话:0769-22659339 22655931

邮箱:dgjskj@163.com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莞龙路下桥银门街1号建筑之家二楼213

获奖工程展示
东莞市水乡科创孵化中心(首期)
发布者:admin   发布于:2020-06-29   浏览次数:3610


图片.png



一、工程概况


      东莞水乡科创中心一期项目,由东莞水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期项目投资约 5000 万元,其中主体建筑投资约 3000 万元,周边配套投资约 2000 万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 13590.81m 2连 周 边 配 套 共 约 10 m 2 ),总 建 筑 面 积 约7686m 2


      总体布局上采用“一轴、分区、多组群”的布局方式,由南往北营造渐进之势。建筑物的空间组成,主要是由南侧的入口广场为开放活动空间,纵深 30 米以上,且延伸至滨河景观带。丰富了的广场的绿地及水景景观,大楼、院落和内院廊道等不同的空间形态穿插联接、渗透而组成。


      项目主体采用框架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钢结构箱式集成模块化建筑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建筑包括 1 号楼2 号楼、3 号楼、4 号楼以及景观塔和设备楼等。


      其中 1、2 号楼为两层框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结构部品部件均在工厂生产,在现场以高强度螺栓连接搭建。


      1 号楼建筑占地面积约 754.14m 2 ,建筑面积约1214.84m 2 ,投资约 760 万元。目前作为水乡功能区政务服务中心使用,进驻有产业发展局和行政服务局以及东莞银行。


      2 号楼建筑占地面积约 959.65m 2 ,建筑面积:1360.42m 2 。目前作为水乡展览馆和 250 人会议室使用,该项目总投资约 为 1730 万元,其中主体结构投资约 750 万元,展馆项目投资约 980 万元。


      在外立面材料上采用玻璃幕墙和白色铝条装饰为主,以竖向线条为主要构成元素,通过不规则的竖向变化肌理手法勾画出现代抽象人物的画像,为主体建筑增加以静衬动“水系灵动”的想象空间的同时,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局部穿插带有岭南特色的花窗元素,形成丰富生动有韵律的水乡特色立面形态。


      3 号楼为两层钢结构箱式集成模块化建筑,除基础工程、屋面工程、市政工程在现场施工外,建筑工程中的 90% 左右均在工厂生产组装,通过陆路运输到现场,经过吊装,拼接,快速实现搭建。是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先进技术的运用。也是东莞市第一例模块化建筑,该建筑占地面积 703.56m 2 ,建筑面积约 1349.72m 2 ,投资约 780 万元。该建筑工程模式安装速度更快,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装配率更高,主体结构可异地重新装配使用,更加绿色环保。


      4 号楼为三层临时打包箱体模块化建筑,占地面积864m 2 ,建筑面积约2070m 2 ,投资约500万元。景观塔为框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0.46m 2 ,投资约 160 万元,建筑外墙主要材料为全透明玻璃幕墙,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注重内部空间的阳光感、流动感以及体量感,夜晚的灯光秀更增添炫动的魅力。

                  图片.png 图片.png

 

      设备楼为二层框架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224.40m2,是为整个园区提供“源动力”的重要设备建筑,主要包括消防泵房、消防安防、变压器房、发电机房、高压电房等。


周边园区配套包括前广场、西广场、沿河漫步道、沿湖栈道以及利民路、利民横路等,项目以水乡特色文化作为概念设计来源,结合周边现状,不进行大面积改造,在保持原地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如现有水塘前广场、西广场以及建筑间庭院景观:前广场约 2940m2,西广场约 10600m2)结合办公的需求和水乡特色文化元素,营造出富有水乡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

            图片.png 图片.png              

工程前                                                                                        工程后  

图片.png

二、主要科技创新内容


1、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化建筑技术


2、高效性能混凝土技术


3、新型墙体材料应用与施工技术


4、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5、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6、安装管道工程应用技术


          图片.png 图片.png


三、新技术应用与效果

 

      东莞水乡科创孵化中心(首期)能结合好规划设计以及现状条件,布局采用“一轴、分区、多组群”的布局方式。建筑群的功能分区合理,各建筑既联系便捷又适当分离,人们可以通过地块外部环道与内部廊道到达各功能组团,各功能区通过内部连廊相互联系,便于使用。规划中人车分流,且预留了将来的发展空间。


      建筑设计中,严格遵守国家各建筑设计规范,平面布局合理,流线动静分开,满足使用要求,给业主营造出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设计中也关注园区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园林化的园区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为园区未来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建筑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注重内部空间的光影效果,外部以竖向线条为主要构成元素,局部穿插带有岭南特色的花窗元素,形成丰富生动和有韵律的又似“竹影婆娑”的清凉的水乡特色立面形态。

 

      本项目的设计重点在于结构形式是采用钢结构箱式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新颖,建筑工程的 90%左右均在工厂生产组装,通过水路与陆路运输到现场,经过吊装、拼接,快速实现搭建,是国内装配式建筑先进技术的运用。其连接方式、概念设计以及结构计算较为复杂和精细。建筑的整体模型采用国际著名有限原分析软件 MIDAS 进行分析,节点采用 FEA 仿真软件进行精细建模分析,使整体模型与细部节点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

 

      在施工中,因为是装配式模块化建筑,对制作与安装均有较高要求,以避免产生附加应力给结构造成安全隐患。我们在设计中引入了集装箱定位角件和定位锥的概念,使工厂制作的精度大大提高。吊装过程由于使用了角件,使箱体的吊装定位提高了精度,合理的结构设计为工程的顺利完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大胆运用了建筑的模块化设计,使设计与施工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了浪费,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是一次有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