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769-22659339 22655931

邮箱:dgjskj@163.com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莞龙路下桥银门街1号建筑之家二楼213

学会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学会动态
绿色筑基,数智赋能!2025年广东省建设工程 “绿色与智慧数字化建造”科技观摩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者:admin   发布于:2025-06-09   浏览次数:255


6月6日,由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东莞市建筑业协会支持,中建四局、中建四局土木公司承办的2025年广东省建设工程“绿色与智慧数字化建造”科技观摩活动在东莞华润置地中心地标项目举行。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050.jpg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徐天平,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柯梅丽,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杨王福,东莞市南城街道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顺祥,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郑金伙,东莞市建筑业协会秘书长谢芳,中建四局副总工程师张延欣,以及全省各地土木学会代表,市住建领域从业人员,项目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代表250余人参加观摩。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054.jpg

本次观摩以“绿色与智慧数字化建造”为主题,集中展示项目数智化设备、物联网应用等先进技术与创新成果。通过现场交流、实地观摩,探索推动建筑业科技赋能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数字建造的新技术应用和发展路径,加速建筑工程新技术革新与实践推广。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057.jpg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059.jpg

观摩现场设置云端建造工厂、无人机应用展示区、智能设备体验区、BIM 技术应用长廊等26个特色展区。与会人员通过实地参观工艺样板、沉浸式VR体验、BIM 模型动态推演、智能设备操作演示等,全面了解项目科技亮点。技术专家围绕智慧工地平台应用、绿色建材使用等进行深入交流。


东莞地标  魅力都心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01.jpg

东莞华润置地中心地标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9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1栋262米64层超高层塔楼,东莞万象城商业综合体及地下室,地铁6号线、8号线轨行区、站厅区、换乘通道、联络通道、改扩建区、过街隧道、过街通道等。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03.jpg

项目是东莞市实施“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工作的核心抓手,也是东莞市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重点工程,项目定位为“东莞门户、城市客厅、创新枢纽、区域引擎”,建成后将打造为“世界智造门户、湾区魅力都心”,助力东莞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新一线城市挺进,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


云端建造工厂

第三代智能建造平台亮相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06.jpg

项目T3塔楼采用中建四局自主研发的云端建造工厂,作为顶模系统自主迭代的第三代产品,其适用于超高层及高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智能施工。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08.jpg

云端建造工厂由空中平台、智能装备、智能控制三大系统构成,具备轻量化、标准化、类工厂化特性。应用过程中,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搭建管控平台,通过5G+Wi-Fi+NB通讯组网覆盖全场景,支持百余个传感设备实时监控现场。


建筑工业化

智能设备矩阵赋能安全生产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11.jpg

项目积极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其中8大项、38小项。目前已立项广东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13.jpg

建造过程中应用测量、抹灰、喷涂、地面找平等系列产业化机器人,构建覆盖工程全周期的智能施工方案,提升关键工序的精度和施工效率,大幅提高质量合格率、作业安全度,降低劳动强度、材料损耗与碳排放。


智慧工地

多维智能监测系统应用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16.png

项目运用智慧工地平台联动AI监控识别报警、临边防护预警、智能安全帽、消防管道水压监测、智能喷淋控制系统、5G广播、4G-SOS一键报警器等智能系统辅助项目安全管控。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19.gif

项目应用无人机智能巡检、高支模监测、智能螺母松动预警系统、建筑塔基钢丝绳损伤检测、塔吊安全检测系统等,结合物联网技术、AI算法、实时监测、动态追踪、预警提示安全隐患等功能,为项目安全生产撑起“数字防护网”。


BIM+技术

可视化、数字化管理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21.png

项目充分应用BIM技术,BIM管综通过建立建筑机电系统的数字化模型,实现管线碰撞检测与空间优化排布,提升施工效率与建筑净空利用率。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24.jpg

项目钢结构虚拟预拼装借助三维建模技术,精准检测尺寸偏差与装配冲突,大幅降低现场返工率。可视化交底将复杂施工工艺转化为动态三维演示,让施工要点与技术标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助力各参与方高效沟通,推动建造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升级。


绿色建造

循环体系与低碳管理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26.jpg

项目采用绿色施工监测平台、污水处理器结合水循环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动绿色建造。

微信图片_20250610100129.jpg

在“无废工地”实践中,项目水循环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及施工废水,经沉淀过滤后回用于降尘、混凝土养护等场景,每月可节约市政用水约6000立方米;流态固化土技术将建筑弃土与固化剂混合形成可泵送浆料,替代传统砂石用于基坑回填;应用再生建材铺设施工便道,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追踪施工机械、材料运输等环节的碳足迹,降低能耗和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