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钧院士
孙钧,祖籍浙江绍兴,1926年10月生于苏州。1949年5月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早年(1954~1956)随苏联桥梁专家И.Д.斯尼特柯教授学习并担任专家技术口译,修毕副博士学位课程并写作论文。1980~1981年去美国留学,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任高访教授。
青年时期在母校交通大学任教,1952年秋全国院系调整,转调同济大学任讲师(1953)、副教授(1962)和教授(1979)迄今。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1)。1991年经选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后改任院士。特许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五十年代,他在工程力学和桥梁工程专业任教;1960年起从事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并承担工程任务,教龄迄今已54年。孙教授专长结构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和岩土力学,他长期以来在岩土力学与工程以及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等学术领域辛勤耕耘,是国内外岩土与地下结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他是国内外最早创建“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分支(1962)的主要奠基人。
从八十年代初叶起,孙教授结合承担国家基金和部委、省市重大、重点基金课题、国家各个五年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负责或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科研任务,在水工、铁道、公路、市政、矿山、煤炭、国防和人民防空等工程部门的岩土与地下工程建设中共完成有关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与工程科研、勘测和设计项目近50项,撰写学术论文260余篇,并专著8部,合共690余万字。
在教学工作方面,孙教授自六十年代以来已培养研究生数十名,其中1981年后已培养博士毕业生近70名,在学博士生11名、出站“博士后”13名、在站4名。以他命名的学术梯队和院士研究室集体,正在为我国岩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事业的发展而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