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769-22659339 22655931

邮箱:dgjskj@163.com

地址:东莞市东城街道莞龙路下桥银门街1号建筑之家二楼213

获奖工程展示
水生态建设项目五期工程凤岗镇2018-2020批次截污管网
发布者:admin   发布于:2021-09-18   浏览次数:2585

002大龙二路竣工.1.jpg



一、工程概况


“水生态建设项目五期工程凤岗镇2018-2020批次截污管网”为东莞市水生态建设项目五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主要是在凤岗镇已建设的污水管网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本工程点多面广,施工区域涉及整个凤岗镇,涉及市政道路120余条,涉及村委社区12个,新建截污次支管总长约86.142km、管径DN200-DN800,污水提升泵站5座,同时原有连接管涵进行贯通清淤。工程建设单位为东莞市清泽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工程于2018年11月22日开工建设,2019年12年31日竣工,总投资47577.067万元。


二、主要科技创新内容


1、基槽后支护结构支护结构

本项目结合基槽开挖特点和施工适用性设计要求,开发出由立柱系统、可调节支撑系统、可移动与滑动支座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侧壁护板体系组成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管线、管廊、渠道等市政沟槽开挖工程的后支护结构,实现在不具备放坡作业、地质条件较好条件下市政沟槽的快速开挖,形成相应的施工新技术。基槽后支护结构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基坑内支撑体系,部品部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并且具体安全防护、基坑支护、型体伸缩、提升与降落、移动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的新型先进技术。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基槽后支护结构概念图                              基槽后支护结构作业图              



2、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技术

本工程采用先进的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技术,通过分析传统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技术的不足,针对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注浆孔沿顶管线路布置位置单一、减阻效果有限的特点,研发了针对小口径顶管线路内不同位置注浆管拆除、注浆孔封堵的可控辅助系统,辅助系统主要由钢丝绳/牵引绳、滑轮与支架、卷扬机、滑板车、对讲机组成,并设计了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的具体施工流程,形成了相应的施工新技术。辅助系统设置所需构件和设备简单常规,操作方便,可回收利用,便于检修。本施工方法可减少繁重、复杂的中继间设置的数量,在有效实现长距离顶进施工的同时缩短了整个施工作业时间,施工提效明显,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技术。



图片17.png

 支架安装示意图


 图片18.png

 钢丝绳安装示意图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注浆管拆除及注浆孔封堵施工示意图

 

图片21.png

 管道内工人作业示意图

 

图片22.png              图片23.jpg

  安装滑板车              滑板车固定在钢丝绳上


图片24.jpg                  图片25.jpg

  载人滑板车前行            拆除注浆管、封堵注浆孔


 图片27.jpg              图片26.jpg

  拖出注浆管               拆除回收卷扬机



3、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辅助施工技术

本工程通过分析传统暗涵清淤施工质量不可控,清淤和检测施工周期长,工程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研发了由高清摄像头、清淤喷头、压力注水管和连接螺栓组成的清淤及检测一体化的施工设备,并基于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设备及外联笔记本电脑设计了具体施工流程,形成相应新技术。施工方法简单快捷、绿色环保,实现清淤及检测的一体化、可视化,提高清淤精度,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是一种信息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的新技术。



图片28.jpg              图片29.jpg

 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设备设计图       清淤及检测一体化施工设备实物图  



三、新技术应用与效果


本项目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实现新开发技术设备的循环利用,保障施工安全性,极大地缩短施工工期约60天,节省施工成本约300余万元,有效推动项目按质按量的实施,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工程中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6大项12小项,施工中,创新多项施工技术,使工程整体质量达到一流水平,有效的推动水生态建设项目五期工程的良性发展,项目实施的成效显著,凤岗镇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确保了地下水水质和饮用水资源安全,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人居幸福感,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东莞生态环境提升,打造“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宜居宜业湾区都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四、获奖情况

1、2021年荣获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第二届东莞市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

2、2021年荣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三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

3、2020年“基槽后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获得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2020年“沟槽后支护体系”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

5、2021年“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

6、2018年“一种用于沟槽支护开挖的可调式支撑结构”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

7、“沟槽后支护体系”发明专利(实审阶段);

8、“一种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及清淤方法”发明专利(实审阶段);

9、“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方法”发明专利(实审阶段);

10、2019年“基槽后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取得科技成果鉴定(国内领先);

11、2020年“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辅助施工技术”取得科技成果鉴定(国内领先);

12、2020年“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技术”取得科技成果鉴定(国内领先);

13、2021年“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装置辅助施工工法”取得广东省省级工法;

14、2021年“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工法”取得广东省省级工法;

15、2019年“基槽后支护结构施工工法”取得广东省省级工法;

16、发表《可移动沟槽支护结构设计与应用》论文;

17、发表《清淤及检测一体化辅助施工技术》论文;

18、发表《长距离小口径泥水平衡顶管注浆减阻施工技术》论文。